EN
产品搜索
2023 / 11 / 16
浓墨重彩,谱写麻醉医学之歌—— 记我国麻醉学泰斗曾因明教授

“手术治病、麻醉保命。” “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每一台手术的成功,患者想到最多的是手术医生,而往往忽略麻醉医生这一群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有这么一个人,他作为中国麻醉专业教育的奠基人,用尽毕生精力,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医学院校建设成为我国麻醉学专业教育的旗帜与样板。他以其超前的思维、坚强的信念和谋士的智慧,开创性的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麻醉学终生教育体系”和“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模式的思考”,为学科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为麻醉学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他就是徐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辛勤耕耘了60多年的医学泰斗曾因明。


青年时代 一鸣惊人

1960年,曾因明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怀揣着远大志向来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开始了麻醉生涯。面对当时极端简陋的条件,面对理想与现实、报负与环境的巨大落差,他并没有就此放弃或怨天尤人,而是适应环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自强。当时徐医附院收治的手术病人中急性胃穿孔、急性肠梗阻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病人较多,这是麻醉处理的一个难题。曾因明就由此入手,用心探索处理、悉心观察、积累资料、认真总结,1963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论文《中毒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引起医学界较大反响。接着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首次全国麻醉学术会议上,当时还是麻醉界一名新人的曾因明被安排作大会报告。也正是这次报告,使他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念。那年他只有28岁,从事麻醉学专业还不到4年。


333.jpg


形成理念 开创学科

1979年全国麻醉学术会议在哈尔滨举行。当时曾因明与会者热议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曾因明通过这次会议,清醒的认识到:尽管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学科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培养、是教育。在研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他以战略眼光提出我国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须分两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是迅速提高我国麻醉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第二步是待条件具备后过渡到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这一开创性的观点很快在全国著名专家教授包括外科学权威学者形成共识并予以支持,并得到教育部、卫生部、江苏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肯定与鼓励。1984年徐州医学院正式提出“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麻醉学专业(本科)的报告”,后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徐州医科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麻醉学专业,1997年麻醉学专业正式列入国家专业目录。

麻醉学专业创办后,在国内外均无先例的情况下,由曾因明主持,集全国麻醉学教育志士同仁的智慧,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与方法,编撰了教材与实习指导,组建了师资队伍及教学组织,既着眼未来又实事求是的顶层设计使徐医在麻醉学专业教育领域中成为我国的旗帜与样板,为全国医学院校学习借鉴。同年由曾因明主持的“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麻醉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确立了徐医在中国麻醉学教育上的引领与示范地位。

在麻醉学专业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曾因明适时、果断提出“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毕业后教育为方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他根据社会需求,首先进行对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并轨而各有侧重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进入新世纪,曾因明又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麻醉学终生教育体系”的奋斗目标,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使徐州医科大学在麻醉学教育方面始终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2001年由他主持组织论证《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开课,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麻醉学》列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创了麻醉学学校基础教育的先河。几年后,该校麻醉学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又进一步成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新世纪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先后两次获得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徐州医科大学建设成集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围手术期危重症监测治疗为一体的医、教、研良性循环的二级临床学科体系,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江苏省医学(麻醉学)重点学科、江苏省科技兴卫工程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目前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


636.jpg


以德载医 博学创新

1986年曾因明去美国考察研究了国际麻醉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发表了2篇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他在国内首先提出“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模式的思考”,文章破天荒地被国内三本专业期刊同时发表,在麻醉学及整个医学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此后的30余年中,他不断探索、与时俱进,针对我国麻醉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发表论文、演讲等超百次。时至今日,曾因明的麻醉学科建设理念已成为国内麻醉界的共识,在世界麻醉界也有重要影响,他本人也被誉为我国麻醉学科建设的“设计师”。学科带头人。我国麻醉界知名教授姚尚龙就曾说过:“如果没有曾因明教授,就没有中国麻醉界的今天。”

1982年徐州医学院经江苏省卫生厅和高教局联合批准成立“麻醉生理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曾因明确立的“麻醉(药物与方法)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实验室建设时。面积只有不足10平米。但曾因明带领广大师生艰苦努力,实验室由小到大,很快成为培养麻醉学人才的重要平台。之后,曾因明又适时提出了推进实验室建设、建设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并很快付诸实施,为徐医乃至全国麻醉学科学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现今徐医麻醉学实验室已建成为国内同行面积最大、设备技术投入最多、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麻醉与镇痛研发平台,同时也是国家唯一的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培育点。


终生耕耘 薪火相传

曾因明从医从教已逾60年,他探索我国麻醉学教育、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因为他深知,学科的振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责人者弱,责己者强。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曾因明更偏向对教育本质的挖掘,提出要培养出具有精神基础、能力基础、学识基础三个“坚实基础”的学生。这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基础工程,是振兴教育大业之必需。

至今为止,徐州医科大学已向全国输送麻醉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人员已达7794名,学子遍布海内外。目前徐州医科大学的学子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岗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海外包括美国麻省总医院等科研院所,国内包括各大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麻醉及其相关科室主任、副主任。曾因明身体力行的学训 “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指引一代又一代海内外麻醉学人勇于探索、不断前进的航标。


123.jpg


人物简介:曾因明,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麻醉学院名誉院长、江苏省麻醉医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医学会《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名誉总编、中华医院管理协会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特邀顾问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3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先后两次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终身成就奖”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201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一); 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获“江苏省医学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终身成就专家”称号;2023年荣获“十大医学泰斗”称号。




来源:中国网

文:王伟

Copyright® 2020 2024新澳门历史记录查询 浙ICP备130241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617号 (浙)-非经营性-2020-0064
技术支持:巴零互联